战国墓现 建昌出宝
是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战国古墓!有望列入今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众多顶级考古学家强烈支持其申请国宝级单位!
11月16日下午两点,建昌东大杖子村李绍祥家外的空场下,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战国大墓的内棺被小心翼翼地开启。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细剔下,一段段几乎一碰就掉的发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刹那,考古队员的手轻轻颤抖,现场指导的专家的心脏狂乱跳动……会是“却胡千里”的燕名将秦开的墓吗?会是派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的墓吗?
这样的墓圹规模,在战国时代是什么概念?五头牛、两匹马、算上猪狗羊头骨多达70多件的祭祀规模,何人能够享用?此前,在这一带出土的嵌金青铜短剑、蟠螭纹盖壶青铜礼器又说明了什么?
一座战国古墓的被发掘,一个墓葬群的被发现,注定建昌东大杖子村这个默默无闻的村落,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被国内乃至世界的考古专家所注目。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古墓有足够的资格冲击201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这座战国大墓,是辽宁乃至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战国古墓!
这座战国大墓,一举打破了“山海关外没有春秋战国时期古迹”的传统说法!
这座战国大墓,拥有胡汉结合的风格,展现了那个时期的民族发展史与融合史!
2011年11月17日下午2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先生、著名考古学家徐光冀先生、朱延平先生、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处张磊处长、辽宁省文物专家组组长郭大顺先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向东所长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在东大杖子战国大墓现场考察后,对该大墓所具有的重要考古价值与历史意义给予了宏观的高度评价。
建昌战国大墓出土器物说明
文物之一:动物头骨
文物解读:包括五头牛、两匹马、猪狗羊头骨共计70多件,可谓“五牲俱全”。其中,两匹马的头骨放在祭祀台的正中,其他家畜头骨环列于四周。在中原地区,用牛祭祀叫“太牢”,一定是王侯级的人物方可配享,此大墓居然用五头牛祭祀,而且家畜头骨如此之全,这在此前的考古发现中是难得一见的。
有专家推测,这也可能是汉化的少数民族首领的祭祀习俗,这座大墓既有典型的燕文化特色,同时又保留了塞外民族的墓葬特点,胡汉墓葬风俗兼杂。
文物之二:青铜环首刀
文物解读:这把青铜环首刀是墓主人随身佩戴的兵器,器形如匕首,是墓主人生前的近身防御之物,也是其身份的象征。环首刀是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环首刀在商代就有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富甲天下的齐国甚至是以环首刀为型来制做钱币,可见在这段时间里环首刀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文物之三:带钩
文物解读: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人们使用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考古专家表示,东大杖子大墓出土的两个带钩是目前东大杖子墓葬群所发现的最大的带钩,这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显贵,地位非比寻常。
文物之四:玛瑙环
文物解读:与环首刀、带钩相比,东大杖子战国大墓中所出土的玛瑙环是一件名贵的器物。这个玛瑙环不到半个巴掌大,呈暗红色,玛瑙中含有白色的杂斑。这件玛瑙当年作为陪葬品下葬时可能是一件纯红色的玛瑙,当属玛瑙中的珍品。
这个玛瑙环的雕工很精细,内侧打磨得十分光滑,在2000多年前,玉石打磨的工艺手段比较落后,能够将玛瑙打磨得如此光滑精致,用工之细、手艺之精令人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