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荣县首届大佛文化旅游节活动举办地——荣县,地处四川南部,面积1609平方公里,人口70万,毗邻自贡市贡井区、内江市威远县、眉山市仁寿县、乐山市井研县和犍为县、宜宾市宜宾县6个区县。是四川地区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游览胜地。荣县大佛是世界第一大石刻释迦牟尼佛,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

荣县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荣县历史悠久,相传为黄帝之子青阳玄嚣的封国。隋开皇十三年(593)建大牢县,唐武德元年(618)设荣州,明洪武九年改称荣县。史有“西南一大郡会”之称,又有“小锦城”之誉。
荣县是佛教文化积淀厚重之地。早在隋朝大业年间,已有僧人在城内凤鸣山建庙,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历史上荣县地区佛教氛围浓厚,垂像弘佛之风盛行,石刻造像和寺庙遍布村落。正如陆游在《入荣州境》中所描述“闭阁扫地焚清香,老人处处是道场”。至民国17年(1928),全县仍有454座庙宇,大多是佛寺。
荣县现存佛寺及石刻40余处,佛像上千尊。主要有:荣县大佛及大佛寺、荣县二佛及二佛寺、荣县古佛及古佛寺、白云寺、醒悟寺、武官大佛、天应寺造像和吕仙崖、金碧崖、后龙山、大佛沱、白鹿洞等众多摩崖造像。从唐至今,荣县大佛、二佛和古佛沿城区旭水河岸毗邻相守,千年福佑,形成“一城三佛”的独特布局。塔影钟声,佛光普照,这些精美丰富的佛雕艺术,闪烁着荣县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身文化孕育出的文明光辉,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存。

荣县大佛的独特价值
荣县大佛建造于唐代,高36.67米,头长8.75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8米,是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和世界第一大石刻释迦牟尼佛像。大佛依山凿成,头与山巅齐平,气势雄伟,雕刻精美,造型庄严圆满,形神俱备。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其文化遗存还包括与大佛同时代的龙洞摩崖造像、宋代镇南塔、清嘉庆镌造的达摩渡江石刻,啸台半山崖壁唐宋时期10余龛50余尊造像和3处清代寺庙建筑。
荣县大佛是中国艺术史、科技史上的杰作。它以其精美著称。美在艺术水平高、雕刻精细、比例匀称,其造型比例与一般人体形态比例相近,非常受看,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带来心灵的启迪和抚慰。在一千多年前,仅使用简陋的工具,能够将一座山劈成佛像,并且比例符合人体,可以说是我们古人的惊人之举。巍巍大佛雄伟壮观、匠心独具、鬼斧神工。这样一个伟大工程的出现,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荣县大佛从古到今,聚集了不少的能工巧匠和专家的心血和汗水,使之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对研究佛教在西南地区的发展和唐代时期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其独特的石龛券拱设计和延续千年的护身楼保护,使之成为国内保存历史原貌最为完整的古代大型石刻佛像,为我国石窟寺及石刻类文物的科学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荣县大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县大佛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探谜性。由于至今末发现其造像碑记,相关史载资料也极少,从史料中仅能所知“唐人刻大佛,与山齐”,而它建造的具体年代、何人主持修建、修建的目的、历时多久完工,以及神秘独特的“佛手灵珠”造型含义等,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巍巍大佛犹如一个巨大的问号,引发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荣县大佛文化旅游区概况
本届文化旅游节活动举办地荣县大佛文化旅游区位于荣县城区东南,距自贡32公里,占地面积74.4公顷。景区以气势恢弘的荣县大佛为核心,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飞檐翘角的古代建筑、雕刻精美的唐宋摩崖造像群、丰富珍贵的文物藏品展和秀丽清幽的山水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四川地区最古老、独具特色的游览胜地。
景区内无顶大雄宝殿、文物陈列廊房、白云深处、松萌枕石、放翁诗亭、啸台胜景、荣州碑园、龙洞摩崖造像等众多景点巧妙构成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山佛一体、五峰连珠、东山夕照、龙湫夜月、梧桐水韵等自然景观,与罗汉堂、藏经楼、达摩殿、镇南塔等古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交融的典范。早在唐宋时期,荣县大佛寺便成为四川地区佛教圣地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大佛寿辰日,自唐以来,民间自发组织庙会,经久不衰,并衍生出大佛文化旅游节、进香会等众多节庆活动,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石窟文化和中国佛教文化的展示与体验之地。2011年,荣县大佛文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www.sc-rx.cn/html/special/dfflyj/
